徽开古道徒步

  • 一、线路介绍


    徽开古道,千年不寂寞 这是一条被称为“江南秘境”的古道,犹如一幅隽永的画卷,记载的是古时徽商、浙商经商的足迹,这条千年古道也记载着朱元璋从潦倒落魄到一统天下的历史记忆。

    徽开古道基本上用石块铺成,宽度在1米到1.5米之间,至今依然保存完整。由于岁月久远,有的路段已是荒草丛生,荆棘遍地。接近山顶之时,这条古道完全隐没于高山密林之中,远远望去,只见密林不见路。在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,仰望蓝天白云,环顾群山延绵,俯瞰村庄田园群山外。在如今这条已经沉寂荒凉的古道上行走,和古道有关的历史也一定会勾起人们的好奇之心。彭茶兴说,这条古道还是兵家必争之路,元代就设立了巡检司,解放战争时期,刘汝明的兵溃败后,就选择了这条古道逃往浙江。


    二、简单路书


    淳安-泰厦村-百丈冲瀑布-白际乡-泰厦村(徒步里程26km,预计7.5小时左右)





    白际犹如一幅隽永的画卷,记载的是古时徽商、浙商经商的足迹,这条千年古道也记载着朱元璋从潦倒落魄到一统天下的历史记忆。其至高点白际岭海拔1208米,素有“第二个清凉峰”之称,由于山高路陡,与白云交际,云雾缭绕,犹如白云天际,因此被叫做“白际”,是安徽最后一个不通电不通路的乡村。





    白际地处皖浙边界,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,总面积40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800米以上,一年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。白际的出名缘于它的贫穷落后,也恰恰是这份落后才得以保存了它的原始风貌而被世人所熟知,被人誉为“江南最后的秘境”。





    白际不但有原始森林、峡谷、瀑布、温泉等天然景观,还有★徽开古道、古驿站★等遗址,更有那奇特的土坯房子,树皮顶的建筑风格和层层叠叠的高山梯田,千年红豆杉等天然景点,百丈冲的瀑布是一出经典的瀑降场所,气势很壮观!徒步去百丈冲瀑布,潭底在瀑布巨大冲击下发出阵阵轰鸣,很远就能感受到他的雄壮和魅力,瀑布象一条白练挂在山间,空气被湿润,瀑布溅起的水雾轻轻的舞动着,随风来去,毫无顾忌。沿着白际小溪下至千岛湖,沿途的风景,美的无法形容……





    三、装备推荐


    1、背包、登山鞋、登山杖;

    2、遮阳帽、防晒霜、一次性雨衣;

    3、快干衣裤,冲锋衣裤;

    4、墨镜、唇膏、垃圾袋、水壶水袋、多功能刀具、(小型)指北针、求生哨等;

    5、食品:水,干粮(路餐要高热量,体积小,免炊。如牛肉干,坚果,巧克力等)、红牛等功能性饮料若干瓶;

    6、急救包:三角巾、消毒棉签、医用纱布、弹力绷带、邦迪;

    7、医药包:常用药品、蛇药。


    四、注意事项


    1、匀速行走,在平地和下坡路时候匀速可以减轻很多体力,靠惯性的力量带动身体的起伏。

    2、呼吸均匀,鼻吸嘴呼,短吸长呼,身体不适时保持深呼吸。

    3、及时补水,小口慢咽。

    4、注意下坡路,身体微侧行走,保护膝盖。

    5、不饮用途中经过的山泉水。

    6、行走时不打闹不玩耍不拍照,目视前方。

    7、善于使用手杖,可以节省很多力气。

    8、减少坐下来休息的次数,可站着依靠大树等支撑休息。每行走45分钟休息10分钟。

    9、徒步后需要休息45分钟方可进食。


    五、推荐季节:春季、秋季。


    六、人文历史


    宋朝建这条古道时是条泥路,不好走的。到了明朝,村里有个叫汪致洛的徽商出资修建了石板路。徽开古道基本上用石块铺成,宽度在1米到1.5米之间,至今依然保存完整。由于岁月久远,有的路段已是荒草丛生,荆棘遍地。接近山顶之时,这条古道完全隐没于高山密林之中,远远望去,只见密林不见路。在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,仰望蓝天白云,环顾群山延绵,俯瞰村庄田园群山外。在如今这条已经沉寂荒凉的古道上行走,和古道有关的历史也一定会勾起人们的好奇之心。彭茶兴说,这条古道还是兵家必争之路,元代就设立了巡检司,解放战争时期,刘汝明的兵溃败后,就选择了这条古道逃往浙江。

    历史上,徽开古道在物资交流、人员交往、信息传递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作为徽州通往浙江的重要古道之一,人性化的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为方便行人歇脚,徽开古道上曾经设置一些茶亭,五里亭就是其中之一。由于岁月侵蚀、年久失修,五里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塌毁。如今古道上的五里亭,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。站在五里亭的废墟之上,对于茶亭当时的模样只能凭借想象。但是有关五里亭的故事在榆村乡依然口口相传。徽开古道以前是没有这个亭子的,因为后来经商的人多了,就在这里做了一个五里亭。那时候做一个亭子是非常困难的,是由浙江中洲人保成出资,岭脚村张锡开主持工程建造的。

    尽管古道上的有些设施已经坍塌损毁,但是历经千年雨雪风霜的古道依然整体上保存完整。这无疑得益于古道沿线村民强烈的保护意识。